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远:利率市场化考验保险资金应用智慧(12月4日)

发表时间:2006-12-13 10:54:43

  利率市场化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货币与玉米、大米、石油、煤炭一样,均是商品,自然也拥有价格,以反映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而货币的价格就是利率,在发达国家,利率的变化频率是较高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作为商品的货币的价格变化情况。但是,我国的利率变化相对固定,从而使得我国当前的利率不能很好地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应关系,也就使得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大打折扣。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房地产在内的投资过热之所以难以降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管制体制下的低利率,因为管制的利率势必导致资金价格的严重扭曲,从而使得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出现偏差。更为重要的是,利率的管制也助长了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和经营的惰性,压抑了它们自主定价与创新的空间、动力和意识,在银行业全面开放的今天,这正构成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族金融资本的茁壮成长。同时,在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实行利率管制,可能只导致国民财富配置从“左口袋”转到“右口袋”。然而,当外资金融机构全方位参与竞争后,将意味着国民财富的向外流失。因此,在明年我国将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的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推出以同业拆借利率为核心的利率市场化制度已迫在眉睫。

  利率市场化影响资金价格变化

  国际经验表明,银行间同业市场拆借利率,一直被认为是信贷资金或丰裕、或短缺的风向标,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中介工具。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早已被看作国际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美国最重要的基准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也是美国重要的货币市场——联邦基金市场上的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目前耳熟能详的美联储利率的调整其实就是调整的隔夜拆借利率,从而为各商业银行调整实际利率提供参考依据。

  反观我国即将发布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基于多家大银行每日对各个期限资金拆借品种的报价所形成的基准利率,在形成机制上更接近国际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分析人士认为,与目前货币市场基于回购和成交价所形成的“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等基准利率体系不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更能体现资金的真实价格,将成为短期债券品种定价的参考基准,以及货币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如: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利率期货等发展的基础性指标。未来,它很有可能替代存贷款基准利率,担当起中国的“联邦基金利率”,进而成为央行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从而也影响着货币的价格。

  考验保险资金的应用智慧

  诚如前述,随着同业拆借利率的大面积试行,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已非常明显,而这必然对短期债券、应收票据等证券品种的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又由于这些品种是保险资金应用的主要投资对象,更何况,利率市场化的趋势确立,也会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回报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品种也是保险资金应用的主要投资对象,如此来看,利率市场化的确对保险资金的应用带来了挑战,也将考验着保险资金的应用智慧。

  对此,业内人士有两点建议:一是保险资金在投资过程中,要转变思路,不要再认为短期债券等证券投资品种是固定收益,是无风险的。因为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短期债券的收益率将直接与货币市场资金供给情况相挂勾,短线收益率将处于频繁波动中,因此,需要树立风险思维,尽可能地从资金市场的供给角度衡量短线债券等投资品种的未来收益率预期。二是尽可能分散投资风险,即加大对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等长期投资品种的投资力量,规避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短期投资品种利率波动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关于我们 | 中心介绍 | 知名用户 | 联系我们 |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综合楼6层 邮编:100710

电话:010-65265190 E-Mail:rcied_cass@163.com(常用) rcied@cass.org.cn(备用)